更新時間:2021-09-20 09:57:13 所屬欄目:手術 作者:吳宏琴
用一根頭發般細的導絲,從大腿股動脈進入血管,再「游走」到大腦,找到動脈瘤的「老巢」,拆除顱內直徑約2厘米的「定時炸彈」……近日,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外科團隊應用二代pipeline flex血流導向裝置完成了貴州首例顱內巨大動脈瘤手術,填補了醫院技術空白。
羅甸縣50歲的黃先生,半年前在家務農,突然感到頭暈眼花、視力模煳,隨即趕到縣醫院檢查,但沒有確診到具體病因,因此黃先生也沒在意自己的病情。
隨著時間的推移,病情越來越嚴重,黃先生便到貴醫附院檢查,最終被確診為顱內巨大動脈瘤,一顆兩厘米的動脈瘤在他的左側眉間血管里,并且已經壓迫到他的視覺神經,隨時都有生命危險。
診斷明確后,治療卻面臨巨大困難。醫生介紹,顱內巨大動脈瘤的治療有兩種方法,一種是開顱夾閉手術,手術對腦子創傷大,住院時間長;另一種是介入治療,但對巨大動脈瘤來講,傳統的介入治療需多支架輔助及多彈簧圈填塞,費用高昂,并且有復發的可能。只有通過二代pipeline
flex血流導向裝置密網支架血管內介入栓塞治療,這樣動脈瘤內不必填塞或少量填塞彈簧圈,可為患者節省近一半的手術費用。并且有安全性能高、成功率高、復發率低等特點,優勢顯著。
「但這種手術的難點在于,『開刀』的口子是在大腿處,用一根頭發絲般粗細的導絲,從大腿股動脈進入血管,再『游走』到大腦,找到動脈瘤的『老窩』?!官F醫附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向欣介紹,手術后患者頭部不僅沒有「刀口」,大腿股動脈的手術切口也僅僅是兩個針眼般大小的小孔。
在和患者商議后,經貴醫附院神經外科多位專家商討,決定通過二代pipeline flex血流導向裝置重建血管,隔斷血液對動脈瘤的沖擊。
最終,經過專家團隊兩小時的緊張手術,成功應用二代pipeline flex血流導向裝置治療了患者,整個手術過程十分順利。目前患者神志清醒,動脈瘤顯影明顯變淡,頭暈和視力明顯改善,再過幾天就能出院。(劉丹)
歡迎留言: